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

当科技碰上传统极限 ~ 是好?是坏?


我是 “魔戒” ( The Lord of The Ring) 三部曲的追随者。“The Hobbit”
属于整个系列的前传,本来我就不打算错过,但现在更吸引我要
去看这部电影的反而是那些从专业影评人口中出来的恶评。



为什么我会对恶评如潮的电影如此感兴趣呢?很反常的是,他们
所批判的是那太过先进的科技,先进到让整部电影 “活” 了过来,
戏里的一切 “真” 到有点 “假” 。什么叫真到有点假 ?这样的形容
词冲突性很大,有点难理解。同时,这是一个很诡异,也值得我
们反思的一个现象。先进科技似乎去到一个点后,我们就开始显
得有点无所适从了。这是该喜 ? 还是该悲呢 ?















就让我来说说这部电影突破性的改革和它所造成的冲击。The
Hobbit 是第一部以48 FPS来取代传统24 FPS的电影。要了解
当中的差别,首先就要对 Frames  per Second (FPS) 有点概念。


简单来说,FPS指的是每秒运动的画面由多少个画面组成,FPS
数值越大,画面流畅度越高,画质也越清晰逼真。由于人类眼
睛的生理构造,当画面低于16 FPS的时候,它是各别的,反之,
高于16 FPS时,画面就会变成是连贯性的了。所以电影的拍摄
都是用胶片一格格的拍,然后以快速的方式播放出来。

传统的电影拍摄都是以24 FPS进行的。早些时候,大导演 James
Cameron 就有意思用反传统的48 FPS来拍 Avatar。但结果却被
The Hobbit 的导演 Peter Jackson 抢了先机。











多少的FPS才是最理想的数值呢 ?这的确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一些知名导演如James Cameron 和 Peter Jackson 坚信48 FPS
能有效的提升画质,让影象更逼真和有感染力。但科学家和
研究报告指出人脑视觉神经在24和48 FPS 之间是最能发挥功
效的,但他们怀疑在48 FPS的临界点,人脑可能有点负担不来。

这部电影在欧美上映时,观众的反应两极化。有人能接受,
有人却适应不来。我想以48 FPS来拍摄电影是很需要勇气的。
因为传统的24 FPS,很多小细节都能混过去,但48 FPS 就像
是照妖镜一样,因为它是如此清晰,所有的灯光,演员表情
和化妆就绝对马虎不得,不然就真的是自曝其短,得不偿失了。



24 FPS 和 48 FPS有怎样的差别,要看过这部电影才知道,听说
3D版的就能让你知道这反传统的尝试是褒还是贬了。等我看过
后才来和大家分享吧!

写这篇博文,不是为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喝彩,只是有点点的感触,
当科技把我们远远抛在后头,而我们又跳不出传统极限的框框时,
那是不是一切都要返璞归真呢 ?我不知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